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还要不要去留学?”


21世纪初互联网浪潮席卷大陆,在此环境下出生的00后开始接触欧美流行音乐,听Avril的歌看Lady Gaga的MV长大。那时人们还亲切的称呼留学生为海龟,一个00后长大就很少听到的名字。最开始人们说出国是为了镀金,后来这种说法也渐渐消逝,现在留学生已经一抓一大把,那本亮闪闪的学历证书也开始贬值,如今特朗普上台,更是加剧了大家的恐慌,到底还要不要去留学?来看看今天的文章。

文 | Elena

From Stoooges三士渡

微信号:StooogesEducation


大众普遍容易产生的一个刻板印象是,大部分出国留学的学生除了去美国纽约就会去英国伦敦,一些小国家还会有人去吗?当然是有的,我身边去阿布扎比、厄瓜多尔、欧盟国家等等的比比皆是。

广泛来说,大洋洲的新西兰、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在疫情之前都已经是比较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

不同地区的留学生活费用都很不同,纽约和西班牙小城市的消费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更需要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

留学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群体,我们试图从出国动机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了解。

把整体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大家普遍认为的考不上国内理想大学想要出国混个文凭的富二代,另一部分则是真正想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教育的学子。

第一类的富二代们在现实生活中被大众广泛诟病,但在朋友圈里日常看着他们大手一挥,账单一签,很难不让人羡慕。而另一类真的想来读书的朋友们家境区分度也非常大,有打着两份工买菜货比三家捡便宜的,也有默默无闻穿着万元衬衫的,因此究竟留学生家庭的贫富情况,我们都不能一概而论。


那为什么在国外有人一年能花上百万,而有些人一年四十万也能活得不错?我们不妨从学费和生活费上来算算。美国学费便宜的公立学校一年3~5万刀,贵的私立则接近10万刀,一年算下来相差快两倍

生活费方面的差距也丰俭由人,在大城市下馆子少说一顿20刀左右,食堂则是10刀左右,自己做饭的话一星期的晚饭也就30刀。女生买衣服化妆品,男生买球鞋自行车,万一再偶尔开个party喝个酒。

累计下来四年本科,踏实过日子和花钱不眨眼的,差出上百万的费用也不足为奇。

讲一讲我自己在美国的一些体验。今年是我线下的第一年,由于行李太多,许多日用品和乐器就没背过来,只得在当地买新的。在机场免税店,我问同行朋友有没有洗面奶推荐,她说CPB(知名贵妇品牌)挺好的,我瞬间语塞:我用过的都是从未超过百元的。到了国外需要买吉他,琴的价格就是正常的市场价,而琴包的标价有点超出预算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要不直接手拿着回去吧。思前想后怕淋雨(我所在的城市已然进入雨季),最后还是一咬牙买下了。

回宿舍之后和同是玩音乐的朋友抱怨,才得知朋友的琴则是攒了几个月的钱才买下的。

引用前段时间传遍朋友圈的middle class broke kid,其实我身边大部分出国的都是标准中产,但说实话没多少人觉得自己broke。能出国留学的家庭,一般经济情况都较为稳定,到哪里都是吃饭喝水学习睡觉再偶尔娱乐一下,没有理由换了个地方生活就broke了。不过所有开销加在一起会比国内贵一些,但这是预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家里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确实供不起出国读书,但也并不是所有留学生都家里有矿。包括近日频频登上各大自媒体头条的“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西班牙学子,与其说她是一个糟糕的留学生,不如回归本质,或许她就是一个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懂事的糟糕孩子。



回归本质,在受万人唾弃的疫情时代还选择出国留学的家庭,又究竟是不是一定人傻钱多?父母为什么一定要送孩子出国,出国的学子们又收获了什么?最好的总结性回答还是一句俗套的老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可能大部分在申请阶段的准留学生们,在高中时期都曾有个疯狂焦虑的阶段,觉得自己该有个梦想,该抓紧时间琢磨明白未来到底想学什么专业想做什么工作等等,我的这种画大饼式焦虑甚至一直持续到申请结束的第二年。

但出国之后,发现身边的美国人真的好悠闲,走在街上会被路人微笑打招呼,顺便开启一段无厘头的对话,每天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有人跑步骑车。

这和我们从小长大的环境太不一样了,在国内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要着急忙慌并且做到最好,然而这过程中却忽略了许多问题。在国外,没有那么多主流想法输入到大众的脑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申请文书中来回的写critical thinking。即便是行业大咖往往也会时刻提醒你,“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封闭在自己的世界脑子里想的和现实往往相差甚远,不经历足够多的事情也无法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在这里,对世界的认知要靠自己去经历。这个过程孤独又漫长,但也让我们有了更加清晰的头脑。知识令世界变小,梦想也许是你努力伸伸手就有希望的,遥不可及的事情即便仍旧高高在上,但也不会再陷入完美主义之中而不得脱身。

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与自己独处、学会感恩与珍惜,我想这些便是父母送我出国深造的意义体现。



而追溯回对于出国留学的决定,什么样的人真正适合出国?作为一个已经出来的大二学生,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在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之前,自己也很难自行判断否适合这条路。初高中又正处在一个接收大量信息、塑造自身人格的重要阶段,想法更是一天一个变化,所以迷茫是正常的。

抛开各种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能在一些已经出去的人身上找到相似的特性:独立,自律,上进心强,自学能力强,好奇心强,有批判思维。

就像前文里提到的,孤独是年轻人的大敌,而愿意并能够战胜它的人才真正适合一个人出来闯荡,不然在大洋彼岸面对陌生的环境每一天对自己都是身心的煎熬。尤其家境一般的朋友,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开支,给自己和家人都是巨大的压力。

好奇心要强则是因为,既然出国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就要有足够的热情去主动探索。接触到更广泛的世界之后,在日益剧增的信息洪流中如何不迷失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会用批判的思维审视周遭。

因此,究竟是否要出去,希望大家能够综合考量家庭因素和学生本人的特点进行客观判断,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信号:StooogesEducation,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时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秋季新学期,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传承与设计专业教师李鑫有了新身份:每周四下午4点半,她都要走进赵登禹学校,与学校七年级的学生一起沉浸在蝴蝶盘扣的世界中,开启快乐的一小时课后服务时光。“老师,我这镊子总不听使唤怎么办?”“镊子用不习惯,[全文]
    2025-04-26 09:41
  • 2024年12月23日,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被告人黄文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对被告人黄文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黄文因投资亏损、与家人矛盾等原因,为发泄个人情[全文]
    2024-12-25 02:25
  • 近日,北京市第四中学官宣设立丘成桐少年班,进一步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培养更多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贡献力量。就在上个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与朝阳学子共同见证了丘成桐少年班的成立,这也是朝阳区首个“丘班”授牌校[全文]
    2024-12-22 04:18
  • 在我们秋叶写书私房课远不止上面3位学员,因为出书有了新机遇,太多人的成果都在证明:■ 写本爆款好书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捷径。■ 有了书,好资源永远优先给作者倾斜。[烟花]这一次,我们把阿潘、牧柔、冯稳秀全都邀请到写书私房课的直播间。[勾引]今[全文]
    2024-12-19 04:20
  • 近年来,随着零拒绝的入学政策和融合教育的推广,特殊需要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已不再是阻碍,让孩子真正能适应学校,融入集体,长久地留下来,成为了新的考验。不少家长们都在担心孩子在学校的融合情况,并发出疑问:孩子无法遵守课堂规则怎么办?控制不[全文]
    2024-12-17 04:01
  • 全文长 2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一位鄂尔多斯的老师问: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手机成瘾很严重,如果家长把手机夺走,他就会情绪失控,并且以不上学为要挟,作为班主任,我可以做什么呢?以下是熊强老师的回复:很抱歉,如果是我的学生,我也很难帮助他[全文]
    2024-12-09 03:5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湖北时报 hb.bjdshi.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