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4月22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咸阳博物院、茂陵博物馆联合承办的《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调陈完成,汉文帝霸陵出土的23件(组)精品文物首次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向公众展出。
该展览回顾了西汉帝陵百年考古史,呈现西汉帝陵百年考古成果,展出精品文物百余件,“透物见人”再现汉代社会风貌与物质文明,以器物之美彰显汉家绝代风华,以帝陵规划之齐诠释“陵墓若都邑”的国家礼制之严。展品之中,汉宣帝杜陵金箍玉杯、玉舞人、汉元帝渭陵白玉辟邪、咸阳杨家湾汉墓彩绘兵马俑、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四神瓦当等皆为闻名遐迩的汉代代表性文物,审美和研究价值极高。本次调整新增的霸陵文物包括鎏金车马器、铜印章和各式陶俑等,既与阳陵及其他西汉帝陵有所关联,而又不乏考古新发现的独特性,进一步完善了展览对西汉帝陵发展史的全面解读。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新增添的鎏金车马器有马头饰当卢、承弓器、伞盖构件及各种车身饰件等,大量运用鎏金技法,纹饰、图像精美异常;部分构件内尚有木质残存,说明薄太后南陵以真车随葬,成为汉代高等级墓葬“外藏”制度的重要物证。展柜中的一件泥质红陶半塑陶俑上身和小腿赤裸,整体比例得当,身体匀称写实,五官轮廓清晰。颈部戴一刑具“铁钳”,与汉景帝阳陵刑徒墓地出土骸骨两相参照,印证了汉代帝陵修建以服刑之人作为重要劳动力的历史事实。据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陈列保管研究部主任闫华军介绍,半裸半塑的做法,很可能是汉初全塑陶俑与景帝阳陵全裸着衣式陶俑之间的发展过渡,弥补了两类陶俑之间发展演变的缺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汉文帝霸陵,位于陕西西安灞桥区东南部的白鹿原上,以帝陵陵园(江村大墓)为核心,窦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及陪葬墓等成拱卫之势。霸陵的考古收获纠正了历史文献的失误,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陵位及其规模、布局和内涵,缀合了西汉帝陵的形制演变的历史链条,奠定了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基础。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为父子关系,史载他们的治国方略一脉相承,为西汉盛世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考古发现也证实,汉文帝霸陵与汉景帝阳陵在物质遗存与制度文化层面呈现继承与发展的递变关系。在《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中诠释霸陵考古发现、展示霸陵出土文物,有助于彰显西汉“文景之治”治世背景下的时代脉搏,解读其在西汉帝陵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考古文物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