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南安市首个乡镇级公调对接服务分中心——南安市“公调对接”服务霞美分中心在南安市霞美派出所开始试运行,开启由霞美镇党委政府牵头、派出所和司法所参与、公安机关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等相互衔接、良性互动的联合调解模式。
试运行将近一年,分中心的日常调解工作开展如何?近日,记者来到南安市霞美派出所了解情况。
在霞美镇派出所一楼大厅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一位头发花白的调解员正在为群众调解纠纷。他是霞美镇司法所的“金牌调解员”黄志勇,从事司法调解已有24年。分中心运行以来,霞美镇党委政府、霞美派出所不断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矛盾纠纷大调解模式,开设人民调解工作室,司法调解员直接入驻派出所常态化开展工作,搭建起人民调解和治安调解衔接联动平台,黄志勇就是其中一员。
“自从‘老娘舅’来了派出所,可是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霞美镇派出所所长黄金星说道。
黄金星介绍,“公调对接”霞美分中心由派出所民警和司法所调解员共同创建。具体调解时,由民警先与当事人沟通,确定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后,约定时间,在分中心介绍案情,跟进纠纷化解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将司法所调解员分为3组,每2人为一组,每周一、三、五上午轮流前往分中心现场协助派出所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同时,村辅助人员旁听学习调解技能,促使“一村一辅助人员”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日常的调节工作繁琐复杂,这大大考验着调解员们的调解功力与耐心。一次案件中,因当事人李某驾驶一部无牌二轮电动车行驶至江滨南路霞美镇仙河村霞福路口时,与当事人吴某驾驶的无牌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受伤及两车不同程度损坏。双方因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案件调解7次仍未成功。
面对这个“烫手山芋”,民警和调解员积极商议调解方法。“该案件‘战线’长,双方矛盾冲突大,一定要拿出更大的耐心和细心。”“咱们兵分两路,分头行动去做工作”就这样,民警和调解员多次进村入户,做起了双方调解工作。
考虑到双方白天要工作,调解员与民警便在每天下班后拜访,经常一去就是两个小时。“我们先帮你垫付5000元,等你有钱了再还我们,不要紧。”“最后还是陪同的村干部站出来,坚持不让我们垫付,自己先垫付了这笔钱。”在民警、调解员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这起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类似的事例不计其数。一年来,霞美派出所通过“公调对接”的方式,让一间小小的调解室充斥着温情,让老百姓的矛盾有了解决的去处,有效地丰富了多元解纷实践,打通了治安领域人民调解“最后一公里”。(黄捷福)